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李乙隆交流平台 (http://liyilong.com/bbs/index.asp) -- 『生活见解』 (http://liyilong.com/bbs/list.asp?boardid=30) ---- [转帖]生猛春秋 (http://liyilo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30&id=3923) |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09-01-06 17:18:39 -- [转帖]生猛春秋 生猛春秋 春秋本来是史书的统称,据说那个时代各国都有自己的历史书籍,又都叫做春秋。后来,因为儒家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孔子参与修订的鲁国《春秋》就差不多独占了这个名称。春秋更原始的含义当然是四季的两季了,含有四季变化的意味。可是,为什么不用夏冬来代替一年的四季呢?这可是难题。古代注释家没少为此吵架。大约后来就笼统解释说,一年四季春秋比较受重视,或许更重要,所以就用春秋代替一年四季了。 很多以春秋命名的史书后来都遗失了,最后只剩下鲁国的春秋。孔子和鲁国的《春秋》的关系,有人说孔子是作者。孟子是孔子的力挺派,坚决说孔子著《春秋》,并且很有效果,“乱臣贼子惧”了。在《孟子滕文公下》,孟子还为孔子著《春秋》找到理由,说当时的情况很乱啊,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孔子很担心害怕,这样下去还得了吗,于是作《春秋》。孟子还引用孔子的话来为自己证明,说孔子说过这样的话:“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看着有点晕,孔子会用自己的著作知我罪我吗?如果孔子口中的春秋是广泛意义的历史,那还好理解一点。有人说孔子是修订者,古代太久远的事情,要找出新的证据太难了,不过现在多数人好像遵从后一种观点。 要说到《春秋》,总让人联想起微言大义来,那可是个古奥的学问,难免晕乎其晕。好在有《左传》这样的书在,通常都给了解释。给《春秋》作注的书著名的有三家,《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前两者尤其擅长微言大义的解释,后者主要是用历史史实来解释,看着比较清楚一些。 《春秋》记载了242年的历史,以鲁国十二个君主为线索,把当时的天下大事都择要记录了下来。第一年是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最后一年是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公元前479年四月十一日,孔子去世。孔子逝世,是件大事,但是经文如此书写,让人联想很多。这句话,总不该是孔子写上去的吧。 孔子之死,后来有一种说法很神奇。鲁哀公十四年,鲁国国君打猎,获得了一个前所未见的麟。麟是上天派往人间最尊贵的祥瑞,可是大家都不认识,以为是个怪兽很不吉祥。孔子也去观看,一看吓一跳,这不是麟吗?可能孔子见到麟时,麟已经被杀死,所以孔子万分悲哀。他流着眼泪说麟刚一出来就死掉了,我的前途也没了。孔子还特意为麟写了首悼念的歌,歌词是:“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兮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孔子这是悼麟还是自悼呢?我看两者都有。两年以后,孔子也离开了人世。孔子是人间麟凤,可惜生不逢时,他的梦想如同麟一样,刚刚出现就逝去了。 很多年以后(公元725年十一月十六日),一位意气风发的皇帝来到孔子的旧宅,他就是刚刚封禅泰山的唐玄宗李隆基。想想孔子一生的不幸,看看如今的大唐盛世,唐玄宗挥手下了《经鲁祭孔子而叹之》的诗: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我理解的玄宗此诗,大意是孔子忙乎了一辈子,到处都能见到他老先生的足迹。可是生不逢时,麟凤误出。好在,夫子的理想今天总算是实现了。应该说玄宗还是挺含蓄的,说自己完成了孔夫子的理想,比起“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来,气概还是有点欠缺。 就在唐玄宗得意之后不久,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唐朝虽然没有因此颠覆,但下坡路是无法挽回了。仅仅是唐朝吗?后来振作的朝代也不再多。往往是外战外行,内战内行。元朝倒是很彪悍,但是至刚则不久,最终还是没戏。 于是后来有人说,都是中国文化闹的,把中国人的阳刚之气搞没了,化来化去,把中国精神化了。有人更直白,说中国文化阉割了中国人的野性,而没有野性就没有了创造性。说皇帝喜欢这样,倒也能够理解,偏偏却与文化算帐,有道理吗?要我看,这是一种毛病,不敢碰政治,所以专挑文化这个软柿子。 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一面倒,任何民族的思维,都应该有相辅相成的部分。任何偏向的看法都能找到证据,任何观点都会有对立方。最近读书,特别是读《左传》,忽然读出了以前未曾着意的味道。春秋时代的中国人,那才叫野性十足呢。战争,很容易发生。政变,平常得不敢想象。政治人物没有操守,但是他们往往又是言必称诗,行必依礼。 如何评价春秋这个时代,用个广告词吧,“生猛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