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李乙隆交流平台  (http://liyilong.com/bbs/index.asp)
--  『生活见解』  (http://liyilong.com/bbs/list.asp?boardid=30)
----  [转帖]吃两天素,就想敲一辈子木鱼?  (http://liyilo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30&id=2412)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06-10-11 11:52:39
--  [转帖]吃两天素,就想敲一辈子木鱼?

吃两天素,就想敲一辈子木鱼?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都市报】 
  街谈

  1000多年之前,在埃及沙漠地带,盛行灵修,一个著名的灵修信徒,在洞口竖了个木桩,该信徒依靠别人用篮子递上去的食物,在木桩上生活了二十多年。用现代人的观念审视,这大概是无出其右的行为艺术。
 
 
但从人生体验来说,这是任何经文都无法取代的极致体验。他的事迹影响到本尼迪克,灵修主义的代表人物,本尼迪克修道院的创始人。

  先行的修行者,已经用行为阐释了宗教是需要投入身心去体验的。那么,作为一个选修宗教学公共课的大学生,是否需要这样的体验呢?

  据本报今日的报道,中大外语学院副院长肖平主持开设了一门名唤《宗教的多元认识与实践》的公选课。面向全校学生授课。这门课程本身不奇怪,类似的科目在全国许多大学都有,但是引起媒体关注的是,该课程老师肖平除了在课堂讲课外,还要带学生们亲自去体验宗教生活。

  具体是如何体验生活的?据肖平说“既不是作为宗教信徒式的,也区别于一般的游客和香客”,说得比较含糊。我个人的理解是,选修这门公选课的学生,跟宗教的亲密程度是达不到少林寺俗家弟子的程度,头上不用烫疤,也没有太多清规戒律,但是,吃荤和剩饭菜等则在禁止之列,而且,凌晨三点的早课也让不少学生颇感吃力。但体验式“出家”,毕竟能让学生得到更多,在组织者的原意,以度假休闲的方式,亲近佛家等宗教的智慧,将思考人生的方向从外求转入内省,的确令不少学生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另外,当代僧人的现代化装备,也让大学生大开眼界。可见,要能在不同文化族群之间突破隔膜,缺乏感性体验的人无法做到。

  中国人在学习方面,从传统来说,一直是提倡身体力行的,比如纸上谈兵、闭门造车,都是带有贬义的味道。所以,在我看来,学习宗教学课程的学生去体验宗教生活,没什么好争议的。不会念经的和尚肯定不是好和尚,同理,不知道和尚怎么念经又学了这门课程的学生,怎么会是好学生呢?

  至于那些担心学生们体验后有皈依佛门冲动的人,纯属多虑。2000年前,耶稣已经说过,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如果吃了两天素,就想敲一辈子木鱼,那大概是前世与佛有缘之人,短短时间之内的体验,怎么能有如此造化。

  再说了,即使皈依佛门,对学生来说,也并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心中有佛之人,有善心,行善事,多少会为这个人心惶惶的治安环境积点个人的功德吧。

  欧阳远山

 
 


--  作者:晓风残月
--  发布时间:2006-10-13 00:30:02
--  
再说了,即使皈依佛门,对学生来说,也并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心中有佛之人,有善心,行善事,多少会为这个人心惶惶的治安环境积点个人的功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