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李乙隆交流平台 (http://liyilong.com/bbs/index.asp) -- 『生活见解』 (http://liyilong.com/bbs/list.asp?boardid=30) ---- 致友:关于我在公立学校任教的简历 (http://liyilo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30&id=12861) |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20-10-10 13:30:49 -- 致友:关于我在公立学校任教的简历 致友:关于我在公立学校任教的简历 李乙隆 致友:深谢你的好意!正是为回应你的好意,我把在公立学校任教的简历汇报给你并公示于网上。 1987-1988年在红场五田小学,1988-1989年在两英埔美小学,1989-1993年在两英禾皋学校,1993-1994年在棉城凤岗中学。 在凤岗中学时参加“转正”考核,笔试、业务考核、民主评议等皆佳,体检合格,按要求收集用以证实教龄的原始材料即在各校的工资签领表及学校领导、教办领导的证明等。当时得到许多同事、领导的无私支持与帮助,至今心存感激! 就在办完各顶手续等待转正时,1994年10月被汕头特区工商时报社聘用,向校长请长假前往报社试一试。后来可能是因为“转正”之事校长紧急通知我回校,我却未能接到通知,所以,至今我不知道自己是转正后离职,还是在审核最后关头因已被视为离职而未能转正,或者是被掉包顶替了。 现在相关部门要普查当年的民办、代课教师。 若真要查并不难。 本人任教时的学校领导、同事都还健在,大多还在从事教育工作或在教育系统中领退休金,找他们一问便清楚。那些原始材料不知是否还在潮阳教育局,记得1995年我前往该局取回我的毕业证书原件,一位领导轻而易举地找到我的档案袋。 倘若是想给点什么合理补偿,却要本人费尽周折去找人要材料、取证明,求这个托那个,我是不会去的! 相关部门要学会把做好工作视为应该的,学会以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精神来对待公职工作,不要以施恩者、管理者心态来对待群众,更不要假作真来真亦假:一有什么好处,就有近水楼台先得月者,弄出一批假名额,却把真的搁一边。 从私底下,再次对你个人深表谢忱!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2016年9月) 附记:教育部门倒有几个从孩童起就交往且一直保持联系的铁哥们,但关于民师、代课普查之事,李某倒是从妹妹那里得到的,是她的同学告诉她的,那同学就是上面所说的“友”。 人问李某,你不是说“宁可失业不入体制”吗?怎么在乎这个了?没错,李某在2000年说过这话之后,从没有给“体制”打过工,但2000年以前,是给“体制”打过工的。在教书之前,在某镇政府办公室、文化站和某县文化馆工作过,是合同工或聘用工,均未转正就离开。1994年10月到汕头工商时报社工作,该报是工商联主办的,工商联在中国,也属于“体制”的。李某从不否认,2000年之前,李某并没有“宁可失业不入体制”的想法。现在进行的民师、代课普查工作,绝不是要把这些人拉进“体制”,如果是,李某不要。据说,是想给这些人以经济补偿。如果对李某以前的劳动进行补偿,李某当然不会拒绝。李某所说“宁可失业不入体制”中的“体制”指的是某党的“体制”。本来,任何社会,都需要教师、医生、法官、警察、公务员等这些靠税收供养而又服务于社会的人,他们本来就不该属于任何政党,也无所谓“体制”。税收,也不是任何政党的钱。 李某不擅长与“体制”打交道,也怕与“体制”打交道,对此类事,本来兴趣不大,深知要从“体制”那里申请一点什么应得的好处,如果没有求这这个托那个,没有官员相助,哪怕理由再足,也不容易。但妹妹催了几次,一片好意。为了不辜负她的好意,李某只好硬着头皮谋为此事。因人在外地,只好向在教育部门工作的朋友求助,把自己实实在在的教学简历发给他们,委托他们代为申报。他们说一定要本人去申报,要收集很多原始材料及找证明人。有好处,便怕人假冒,需要很多材料来证明,这个好理解。但防假的同时,也给真的申报造成困难。幸好有个侄女也从事教育工作,她说会尽力帮忙。这样李某便不用为这事放下工作千里迢迢赶回去且不知要耗上多少日子了。如果侄女为李某把需要办的事都办了,最后需要签个名什么的,李某再回去,便省事多了。 假如李某是负责这项工作的职能部门领导,李某会尽可能便民,方案如下: 首先,在各媒体上广为通知,让有关人员在网上填写并提交申报表,并声明:虚报者取消申报资格;本来就没有申报资格的人假冒,追究法律责任。这样,虚报、假冒者肯定很少。 接着,组织人力对申报者进行审核。审核人员可到各校查找原始材料,召开证明人座谈会,这比个人去找材料去找证明人要方便得多,且集约,因为一份材料、一个座谈会往往可以证实几个人。审核这一关总是省不了的,让个人费尽周折去收集材料找证明人,也得审核,且可能因为有人造假而使那些材料出现矛盾,给审核带来困难。 最后,在网上广为公示,在各村镇墙头公示。 还得注意,有些“虚报”者并非有意虚报,可能是记忆出错,几十年前的事,不可能每个人都能记得那么准确。对这类人,要人性化对待。 (2016年10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0-10-10 13:34:12编辑过]
|
-- 作者:本坛编辑 -- 发布时间:2020-10-15 14:50:05 -- 请求调查1994-1995年本人转正可能被顶替的申请报告 心浮气躁、充满戾气而又势利的伪自由主义者看到这个题目不会点进来细看,却会误解、非议李某。“一个作家的好奇心驱使我想弄明白,如果真的有人顶替我转了正,我的那些资料,别人是如何顶替的。”这应该就是寄出这份申请报告的理由。性格中的“较真”,使李某对自己人生经历中的一些疑团,总想弄清楚。李某不希望这份报告能给李某带来什么世俗的好处,像许多人的申诉书一样泥牛入海也在意料之中,但不管怎样,自己体验、实践一下,对一个作家而言,总是好的。李某不只是个下笔万言的言论派,还是个体验派、实践派。后面所附的一条“语录”(寄出去的报告当然没有附上它,是把这份报告弄成这篇文章时才附上的),或许能消除你对这份报告的不屑,请勿忽略。 李某是在1994年下半年申报民办(代课)教师转正的,那次转正是在1995年完成的,是成批的,但规模没有后来的几次大。李某所在的学校,有七八位代课(民办)教师,当年只有李某符合那次申报转正的条件。那时候人家并不知道后来有大规模的转正名额(后来,只要在学校代课,基本上都转正了),李某那个转正名额,世俗地看,在当时是很珍贵的。况且,李某所在的学校在潮阳县城(1993年4月,潮阳县变成县级市;2003年1月,潮阳市变成汕头市的潮阳区、潮南区),坊间传闻,乡下学校的老师申请调入县城的学校,要花掉几万元。 申请报告如下: 尊敬的负责人: 您好! …… 1994年有民师转正的机会,当时在潮阳凤岗中学(该校已不存在,各种档案转移至黄图盛中学)教书,依稀记得当年报考民师转正的条件是大专学历(及以上)或八年教龄(及以上),我既有大专学历,教龄也正好八年,便报名了,参加了《教育学》等科目的考试,成绩优秀,又按通知去做了体检,也合格,上级部门派人到我校召集部分教师对我进行了评议,好评多多。就在我认为转正之事十拿九稳、坐等通知的时候,汕头工商联主办的《汕头特区工商时报》招聘我为记者、文学副刊主编(因为我发表过大量文学作品,也发表过一些新闻稿件,在当年汕头报界或文学界,或许可以说小有名气吧)。我向校长请了长假,由校长安排人接替我的教学工作,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汕头特区工商时报社上班了。坦诚地说,当时心里的盘算是,如果这家报社有前途,工作顺心,就一直干下去,因为我从小喜好写作,对报刊编辑工作的喜爱程度,甚于教书;教师转正,就作为一条退路吧,如果这家报社没有什么前途,那边教师转正后,工资待遇高了,再回学校教书,也不错。因为不是正式教师,我当时在学校的工资很低,加上任课量超额的课时费,才400元左右,日子不好过,到汕头这家报社工作,工资是1200元。如果教师转正了,工资会提高很多,那时候再回去教书也不错。 后来,一直没有收到通知我转正、回校的消息。而我在报社停办后,就到一家企业工作,忙于生计,也无暇去调查究竟是怎么回事。直到2016年11月因民师普查之事,在找证人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地听到,我当年的转正,是被人顶替了。当年为了转正,做了不少工作,其中有一项,就是找自己工作过的学校,复印大量工资表来证明教龄。一个作家的好奇心驱使我想弄明白,如果真的有人顶替我转了正,我的那些资料,别人是如何顶替的。 是否将自己的转正可能被顶替的事向有关部门反映,本人一直很矛盾,主要是不想损伤任何人。宽容地看,如果人家是个好教师,能胜任教学工作,但因当年某些条件不够而不能转正,待遇甚低,而我的资料能够帮人家转正,大家也都认为我不会回去当教师了,并没有存心损伤我,于是,在有关人员的帮助下,冒用了我的资料,转了正,虽然于诚信方面有缺,但也说不上是什么恶事吧。 1993年8月——1994年10月我在潮阳市棉城镇凤岗中学任教……在保密的情况下,问问……可能会问出个明白,因为他在我的印象中,是个正直的人。 我的希望是,能够还给我一点公道,但不要因此损伤其他不坏的人。 以上报告,望能调查核实。 深表谢忱! 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申请人:李乙隆 2020年10月8日 附:李乙隆语录一则 李某2000年2月进入上海某大企业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因不愿入dang被dang委书ji排斥,说了“宁可辞职不入某dang,宁可失业不入ti制”这句“名言”,于2001年2月离开该企业。“宁可失业不入ti制”中的“ti制”指的当然是某dang的“ti制”。李某1989年之后开始公民教育,但在2000年之前并没有拒绝“ti制”,还曾经寄希望于“ti制”改良。就是现在,李某在公民教育中,也总对“ti制”内从业者表达善意:任何社会,都需要教师、医生、fa官、jingcha、公务员等这些靠税收供养而服务于社会的人,他们本来就不该属于任何dang,也无所谓“ti制”,税收也不是任何dang的钱。李某不认为“不合作主yi”就是不入“ti制”,在“ti制”内能保持良知,关键时刻“把qiang口抬高一厘米”,也是“不合作”。“不食周粟”在李某眼里迂腐至极。天下本来就是天下人的,不姓商也不姓周。“你们不吃周朝的粮食,可你们采摘的野菜也是周朝土地上生长的呀!”一位妇女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扯掉两个迂老头的遮羞布,让他们绝食而死,追随商纣去了。 (2020年10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0-10-15 14:50:39编辑过]
|